不懂佛教,佛法深奥,博物馆或者网上看到佛造像,也只是转换角度看看,其实,原始佛教(也就是释迦牟尼在世和涅槃后100年的佛教)时期,佛是没有造像的,因为当时人们认为释迦牟尼佛是至高无上的,佛的形象不能用语言或者图像表达出来,否则就是亵渎,所以佛经上有“佛形不可量”的规定。
这种现象是到了大乘佛教时期有所改变,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大乘佛教的这种“前卫思想”对后来的佛造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第一尊佛像是旃檀佛像,这个旃檀佛像是怎么来的,这里面有个传说。
《增一阿含经》记载,悉达多太子(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七天以后他母亲就去世了,上升到了忉利山,成道以后的释迦牟尼第一时间想到了他的母亲,所以他就上升到忉利天为他的母亲说法,结果他在世的大护法优填王舍不得释迦牟尼佛了......
大护法:“你走了我想你了怎么办,你给我留个照片吧要不”。
释迦牟尼佛:“好!”
然后世界上第一尊佛像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优填王就找到了国内一流画师,请释迦牟尼佛走到水边,按照水中的倒影画了一张像,再后来,他又请雕刻师用旃檀木刻了释迦牟尼佛的像,这就是旃檀佛像的由来,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尊佛像。
但是!并不是说只有这一尊叫旃檀佛像,也不是只有旃檀木刻的才叫旃檀佛像,后期用金属制作成的佛造像也叫旃檀佛像,这种佛像是以造型为准的。
按照佛教的一般说法,旃檀佛像造型是一个立像,右手结施无畏印,意为解济终生痛苦;
还有就是,它身上必须是水波衣纹。
事实上,一般人们认为最早出现佛像的地方是在白沙瓦,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西北部这个地方,这里当时是佛教造像的中心。
公元1世纪左右,中国今天甘肃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被匈奴赶到了白沙瓦,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帝国的欧洲人后裔与月氏人一起建立起贵霜帝国,定都犍陀罗一带。因为
犍陀罗艺术的主要成就是在佛教造像的创造上。
因为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犍陀罗的佛教造像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所以也被称为“希腊式的佛教造像”。
犍陀罗佛像必须是波浪式的发型,有希腊人的特点,深目高鼻,立体感很强,衣纹比较写实,材料是青灰色的片岩。
犍陀罗佛教艺术曾经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传,对中国新疆、敦煌、云冈的佛教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比如新疆克孜尔石窟就带有明显的犍陀罗艺术风格;敦煌一带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壁画中有不少明显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的汉地佛教艺术遗迹和印度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第275窟中的交脚菩萨就是非常典型的犍陀罗式造型。
和犍陀罗式强烈的希腊风格佛像不同,马图拉则是印度本土原有的佛像风格。
公元3世纪以后,印度的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公元320年,笈多王朝在印度北部的摩揭陀地方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岁月中统一了自孔雀王朝以来一直四分五裂的整个北印度。达到了印度文化的黄金时代。
笈多王朝是印度人自己建立的一个空前繁盛的王朝,它是印度正统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也可以说是中世纪印度文明的全盛期,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和我国的盛唐相媲美。
笈多时代的佛教艺术也进入了纯印度化的完成期。在这之后,印度佛教走向衰微,再过两三百年,几乎荡然不存,转到了境外的中国内地和西藏地区。
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笈多式佛像主要有两种地方样式:一种是马图拉式,另一种是萨尔那特式。
马图拉(马土腊)在今天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是印度教的一座圣城。印度教徒相信马图拉城是广受崇拜的大神Krishna(黑天)的出生地。
马图拉与犍陀罗是印度最早的两个佛陀雕像制作中心。但犍陀罗佛像是希腊风格的样式,而马图拉佛像则属于希腊造像完全印度化以后。
马图拉佛像头上通常不见卷发,只有顶上肉髻呈螺旋形,右肩总是袒露,胸部丰满厚实,衣纹浅细,显得透薄而突出了身体的质感。
鼻梁挺直,但是不像犍陀罗像的鼻梁若刀片一样。身体显得雄浑粗壮,而不像犍陀罗像清秀。